close

看了余秋雨老師的《人生風景》一書後,對於人生路上的世事總會有些另一層面的體悟,有別於以往的想法。第一章的人生滋味開頭就寫道:『人生的過程,在多數情況下遠遠重於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滋味,在於品嚐季節的詩意─從自然的季節到生命的季節。』還沒到那個年紀,實在很難想像文中寫到的老年人心境,也因此看的有點辛苦,時常要把心境做些轉變,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怎麼老了五歲?! 曾經有那麼一陣子,對事情的想法變得豁達,對世事也不再熱衷,彷彿一切的結果都早已在預料之中,一點都不是年輕人該有的行為想法啊! 這種年齡上的錯位,有時還真是難以控制...

下午放空心思的時候,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相遇總是特別短暫,而別離卻是如此漫長」。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大概是因為人的大腦本來就對快樂的事物較沒特別的記憶,但對痛苦的經歷卻是印象深刻,甚至是終生難忘;而心理學方面的解讀應該就是,人身處在快樂的環境下,心情愉悅,對時間的流逝並不會有特別的感覺,但在悲傷的環境下,心理層面轉趨負面,對每分每秒的流逝特別在意。這大概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休假的時間過的特別快,而在營的時間卻總是過得特別漫長吧! 看著莊嚴神聖的復興崗大門,身穿土黃淺綠制服的長官一個個進進出出,心裡頓時冒出許多未知的影像,等著時間去驗證真偽。 走在北投站的人行道上,只希望那一刻的時間能就此停止,把所有的記憶停留在當時的畫面,相互擁抱,永遠不要說再見...

心理學,其中大部分的學理皆已有前人架構,我們只需遵照即可。而心呢,卻是門無從參考的深奧學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tinlin 的頭像
    martinlin

    牽手和分手來自同一雙手

    mar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