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月一日是中國接收香港十週年的紀念日,回顧十年前,香港是在充滿不安的心情下,無可奈何地回歸中國的統治。這十年當中,香港經歷經濟衰退、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非典型肺炎由中國擴散到香港而造成人命的重大損失,以及國安立法迫使五十萬港人走向街頭的重大變化。這十年如果不是波濤洶湧,也稱得上高低起伏變化多端。
中國接管香港可說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政治現象之一,因為香港是高度現代化的經濟體,它是世界上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人民教育程度高、國際資訊高度流通、港英政府以廉潔和有效率著稱,一九九七年時香港的人均國民所得是二萬七千多美元,但是卻被一個經濟依舊落後、平均國民所得仍然相當低,而且貪污腐化已惡名昭彰的共產主義威權體制所接管,實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
相信香港和中國從過去十年的互動均已獲得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就中國而言,香港是「一國兩制」統一模式的試驗場,只許成功不容失敗,否則此一模式對台灣將更加缺乏吸引力,因此當香港經濟陷入困境時,北京傾全力拉抬香港經濟,目的可想而知。然而,一個經濟體要贏得尊敬,亮麗的經濟發展只是其中一項因素而已,是否關懷弱勢、崇尚民主自由、及尊重人權才是關鍵,否則自己都感到缺乏尊嚴,又如何贏得他人的認同。
中國一直希望香港只是一個經濟的城市,絕不允許香港轉型為政治的城市,因此早在香港回歸之前,北京就已經積極插手,來阻礙香港的民主發展,九七之後更是盡全力來干擾香港的民主改革,例如對媒體之控制及拖延香港特首直選的時間表,導致香港這一有良好社會經濟條件來實施民主政治的地區,目前仍然高度不民主,結果挫傷香港的創造力,也使得香港政府的效能及廉潔逐漸下降,相信這對香港未來的發展必然造成負面影響。
就香港而言,接受中國的統治本就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相反地,港人因此而轉趨挫折和自卑。港人長期以來給人一種經濟動物但不在乎民主自由的形象,因此很多國際人士一直對香港的民主化不抱樂觀態度,因為除非港人願意挺身來為自身爭取民主、人權、和自由,否則外人很難有著力點,而港人似乎對擁抱民主政治不熱中,也因此香港的民主化少有進展。
然而,香港人民已經逐漸體會一事實,即中國之利益不見得符合香港之利益。北京自私地隱瞞非典型肺炎,導致香港增加其人命傷亡就是明顯例子。而五十萬港人上街頭反對香港政府順從北京旨意推動國安立法,反映出港人已瞭解自己權益必須自己爭取的道理,為香港的民主發展點燃希望,將香港帶向一真正偉大城市的方向,相信這也讓北京認識到阻擋民主浪潮必然失敗的道理。
台灣觀點節目由央廣主筆群共同撰稿製播,台灣民主基金會贊助
來源出處 台灣之音
- Jul 01 Sun 2007 11:25
如何看待香港回歸十週年
close
台灣觀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