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屆滿10週年,10年前的香港主權移交成為國際間的注目焦點,10年後國際間仍然關注香港問題,儘管北京當局一再強調,會秉持「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處理香港問題,不過似乎並未落實,不僅國際質疑北京當局已經淪為「京人治港」,連香港民眾在7月1日下午,都將走上街頭,訴求「爭取普選、改善民生」的心聲,香港實施一國兩制,除了讓香港在經濟上獲得助益之外,北京當局究竟還給了香港些什麼?承諾是不是依然有效? 

『香港回歸後,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的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我相信有全國人民作堅強後盾,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夠管理和建設好香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是1997年6月30日,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香港主權移交典禮上所做的宣示,經過了10年,中國在處理香港問題上仍然備受國際關注,其中北京政府在承諾「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政治處理上,由於並未落實當時的承諾,引發香港民眾極度的反彈,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以及民主派人士公開呼籲香港民眾,在7月1日當天下午一起走上街頭,向特區政府以及北京當局表達希望爭取普選的心聲與訴求。

◎爭取一人一票雙普選香港公民社會逐漸覺醒

面對香港民眾要求民主的聲浪日益高漲,曾經投入特首選舉的現任公民黨議員梁家傑表示,中國在香港回歸的初期並沒有處理好相關的因應對策,導致香港逐漸產生權力傾斜的失衡現象,香港民眾追求「雙普選」,不但代表香港民眾對公民社會的覺醒,同時也是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唯一方法。梁家傑說:『香港人當然在分析過這個情況以後,我們提出了一個解決的方案,就是希望能夠一人一票選我們的特首跟所有的立法會議員,因為透過這麼一個民主的機制,我們希望就是可以把權力,有一個遊戲的新的規則能夠定下來,使得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平衡的因素可以把他處理好。』

粱家傑表示,2003年7月1日的港人大遊行促成第一任特首董建華下台對香港民眾來說,代表公民社會逐漸的覺醒,香港民眾開始體認,如果港人沒有機會參與香港事務,香港的情況將會越變越糟,不過即使透過鳥籠式的民主產生出的香港特區政府,從後來制定政策的方向,以及定出施政的緩急先後次序等等進行觀察可以發現,特區政府並沒有從根本來產生新的思維,還是用「從上而下」的方式面對香港問題,而不是真正的擁抱公民社會,由下而上來處理,特區政府必須進快讓香港進入公民社會的運作,否則長期的「口惠而實不至」,將會讓香港民眾逐漸對特區政府失去信心。 

◎保守派向北京傾斜香港民主發展窒礙難行

對應粱家傑的說法,被視為香港爭取民主激進派的社會民主連線主席黃毓民認為,中國強調香港應該依循基本法的精神來面對香港問題,不過香港政府的運作早就已經被資本家給把持,外界認為香港民眾對爭取普選呈現兩極化的看法,甚至出現對立,根本原因就在於香港議會被保守派給把持,同時保守派又向北京當局靠攏,嚴重影響了香港民主的發展。黃毓民說:『香港這個保守派的力量很大,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你像這些資本家,政府的政策向他傾斜,議會裡面保守派佔多數,對不對,他當然不希望改變這種現狀,擁有權力的人更加如此,所以每次他們要跟我們辯論的時候,他們都是站不住腳,所以到最後末了他就講一句話,你跟中央關係那麼差,共產黨不給你,什麼都沒有啦,就講這一個,我說這一個你才講對了,香港之所以民主的發展步伐那麼慢,關鍵就在共產黨。』

黃毓民強調,香港人爭取民主的對象是共產黨,面對香港回歸,一般港人認為是必然的結果,不過在民主的發展上,必須要告訴北京當局香港民眾到底要什麼,而不是去迎合北京,對於香港特首曾蔭權表示,將會用5年的時間逐步落實推動基本法的說法,黃毓民說,香港人必須靠自己,應該利用香港經驗,將民主推向中國,因為中國如果沒有民主,香港的民主也將只是空談。 


◎化解社會對立北京應放手在港推行民主

除了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香港問題外,香港經濟在實施一國兩制10年中也成為檢視成果的重要指標,香港在回歸後接連面臨亞洲金融風暴以及SARS危機,經濟曾經跌入谷底,近年來中國為了振興香港經濟,大力推動各項政策,包含自由行以及CEPA運作,確實對活絡香港經濟產生部份效應,不過在經濟效應之外,香港都市日報執行總編輯鍾國華認為,中國正在面臨加速改革開放,即使中國的經濟帶動香港起飛,不過如果要面對世界,北京應該對香港問題抱持更開放的態度。鍾國華說:『香港他現在比較成熟的,如果你要就是大膽的推行政治改革,我覺得對香港來說所承受的壓力不是很大,所以我覺得北京應該有這個氣魄,這樣的話不但是解決香港深層次的矛盾,要不然的話普選一直對立,社會不和諧,始終解決不了,另一方面,透過香港做適應,對大陸來說,也是有借鏡作用的。』

鍾國華指出,香港在實施一國兩制之前,許多香港人確實對北京當局存有疑慮,甚至引發大規模的移民潮,不過近年來香港的政經情況已經逐漸回穩,面對中國一方面要推動現代化,一方面又希望透過香港成為中國面對世界的窗口,鍾國華強調,北京當局應該珍惜香港的價值,在香港全面推動民主,穩定香港內部民眾對北京當局的信心,這樣香港將不只可以對中國發揮經濟作用,更可以發揮政治以及社會方面的影響力,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借鏡和推動力。

鍾國華強調,中國要面向世界,一個香港絕對不夠,中國需要香港經驗,全面開放民主,將使香港在國際更具競爭力。

◎「一國兩制」失功效北京忽視港人心聲

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已經走過10年,當年中國希望透過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讓台灣民眾能夠接受與認同,不過10年後再做檢視,似乎並沒有達成中國當時的目標,在多項民調結果中顯示,不僅台灣民眾不認同「一國兩制」,連多數的香港民眾都認為,北京當局在處理香港問題上,並沒有完全達到「港人自治」的目標,人大的3次釋法引發香港民眾對立法權與解釋權的疑慮,實施鳥籠民主更讓香港民眾對特區政府以及北京當局失去信心,儘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香港特區政府提出包含忠實履行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同時要全面準確的把握和實施「一國兩制」的希望與要求,不過北京並未正視到,香港民眾所要爭取與訴求的對象,正是北京政府當局,即使胡錦濤在香港期間並不會真正接觸到香港民眾的心聲,不過港人還是希望透過7.1大遊行,讓北京當局聽見香港民眾希望爭取民主的訴求,聽不見香港民眾的真正聲音,北京政府似乎還住在鳥籠裡。

2007-06-30 18:01/康仁俊

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tinlin 的頭像
    martinlin

    牽手和分手來自同一雙手

    mar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