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明芝/策劃、編譯
統一夢想遙遙無期
曾經是聯絡歐亞非三大洲地理重要十字路口的賽普勒斯,最近因為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 Annan)提出了賽普勒斯和平方案,而重獲世人的注意。
回首歷史,我們可以說,賽普勒斯分裂起因於1960年獨立後,土裔與希裔之間不斷發生的種族衝突。1974年,土耳其以保護土裔為由,派兵進佔賽島北部1/3的土地,往後長達30年的時間,原本居住在北塞普勒斯的希裔居民只好被迫遷往南賽普勒斯,就此生活在南北分裂的情境之下。面對被迫離家和財產的損失,這些被南遷的希裔居民選擇採取行動,向歐洲人權法庭控訴土耳其政府的蠻橫。
1998年,歐洲人權法庭針對類似案件做出第一樁判決,要求土耳其政府以90萬歐元左右的金額,賠償羅茲道女士無法返回目前在賽普勒斯北部被土耳其軍隊佔領的老家,所帶來的精神和財產損失。然而,土耳其政府卻以羅茲道一案應由所謂的「當事國」,即土耳其進佔賽島北部後扶植成立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出面處理,而多次拒絕履行歐洲人權法庭的判決結果。
只是「局勢迫人低頭」,由於土耳其希望能夠儘快加入歐盟,以至於面對歐洲人權法庭的判決,土耳其政府終究無法置之不理,而於5年後,也就是2003年,以112萬歐元的金額賠償羅茲道女士的精神和財產損失。
事實上,類似羅茲道女士的案件層出不窮,是促使南北賽普勒斯的重要人士開始思考統一和解的原因之一。而在歷經30年分裂後,賽普勒斯統一談判於3月31日經進入最後關鍵時刻。居中斡旋的聯合國希望到31日晚能夠敲定一項雙贏的協議,結束希臘與土耳其兩國長期的敵對關係。
與會的四方代表,其中包括:希臘、土耳其政府代表以及希臘裔和土耳其裔的賽普勒斯代表,在31日舉行閉門會議,回應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日前所宣布的提案。然而希臘方面的政府代表對於這次協議能夠和平達成的可能性,並未抱持太大的希望。尤其是土耳其的外交人士透露,讓出更多的領土,並不能成為協議的重點,如此沒有轉圜空間的態勢,確實讓賽普勒斯這次的和平進程蒙上陰影,甚難樂觀,終究以不了了之的結局暫時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