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讓我們談談誰是法國人

    我們成為法國人,不光因為我們生在法國,更因為我們選擇留在法國,與法國站在一起。 

    我父親是匈牙利移民、外祖父是希臘移民,但今天可以站在這與各位以兄弟相稱,我感到很驕傲也很榮幸。因為諸位跟我父兄一樣,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遠離了珍貴的童年、記憶、初戀,遠道而來追尋更美好的未來。 因為「成為」法國人追尋的不僅是身分,更是情感上義無反顧的抉擇,需要自我克服、參與、愛護法國不變的心意。 

    我們「選擇」成為法國人,因為我們愛法國人、敬愛法國。法國是我們共同居住的大家庭,在這塊土地上,我們有共同記憶、理念、個性,喜歡彼此的優點、包容彼此的缺點。我們需要尊重彼此的習性、共享對方的歷史,開創我們共同的記憶。 


◎國家認同不需抹滅記憶 

    這不是要求我們忘記各自的過去、抹滅我們對故鄉的記憶。成為法國人,不需建立在每個人都拋棄自己的過去,更不是建立在抹滅個人良知上。而是建立在個人以國家認同為基礎的自我認同上。成為法國人,是希望多元的參與能一加一大於一,而非小於一。 

    對法國這個大家庭來說,我們希望每個人的加入,都能讓她變得更豐盛。今天法國的面貌,跟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法國也從未刻意要隱藏自己歷史的進程,因為我們從來就不是由單一家族、民族或種族組成,而是由志願選擇共同生活的一群人組成。法國是一種理念,是一群有不同歷史背景、記憶、經驗、生活、夢想的人,共同經營的理想國度。 我希望跟諸位共有的法國,不是被囚禁在過去歷史、傳統中的法國,而是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每個人都能發揮貢獻的法國。 

    今天的法國,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宗教,是多元歷史、文化、記憶的結合。今天的法國,是由各種不同元素組成的多元混合體。 

    今天,法國開始質疑自己、質疑我們的價值、我們在世界的角色、夢想、團結。這些懷疑,需要靠我們每個人進一步的思考,因為,未來的法國,是我們共同盼望的共業,需要我們的參與、承諾。 民主共和需要彼此了解、尊重彼此的獨立。更要每個人都覺得公平正義:每個人都有努力追求財富的自由,儘管出身低、卻有向上流動的能力。 

    法國強調人道主義,但有時,這種人道措施卻犧牲了公平正義。未來的法國應更強調公平正義,讓孩子都可受教育、貧病可受照顧、老弱可獨立生活、工作者受到尊敬。更重要的是,國家應承認工作才是擁有財富的正途、財富是工作努力的象徵。這樣,才是個理性、進步的國家。這樣,才是對不同背景、想法的人公平的做法。


◎讓我們為美好的未來打拼 

    讓我們努力為機會平等打拚,讓我們努力為弭平貧富差距打拚。未來的補助除了針對區域、房地產,更應針對個人。以往協助地方振興的做法當然不錯,但未來針對有需要的個人提供補助也是必須。雖然成本較高,但比大規模社會救濟便宜,而且公平。 

    讓我們為學校教育改革打拚,因為學校教育才是推動社會階層流動、改善貧富差距的基礎,也是父母有能力改善的地方。若未來法國年輕人受限於所學、所思,被圈梏在單一語言、思維中,而無法跟世界上其他人溝通、交換、共同達成夢想,那真是很危險的事。 

    讓我們為卓越的學校教育打拚。好的學校教育可以釋放下一代法國人的才能、企圖心,也才是推動社會階層流動、走出種族藩籬的正途。教會孩子為平等的工作機會打拚,這才是贏取尊嚴、尊重的正途。這些都是過去法國為我的家族、我個人做過的事,也希望未來法國可以為你們、你們的下一代做同樣的事。但若你什麼都不想要,你就什麼都不會有。你的未來掌握在你自己手裡。每個人一定都得為法國做些什麼,因為法國是每個人的家。

    在這裡,我願意跟諸位承諾:希望未來到法國來移民的小男孩、小女孩們,真的會覺得法國是世上最美好最幸福的國家。

資料來源  台灣青年公民論壇



多麼希望,這份演說稿是出自我們的國家元首。台灣所面臨的問題不也是如此嗎?! 族群歧見、國家認同、教育改革問題、貧富差距,一直存在的沉痾弊病,也一直存在於這塊土地上。個人很認同這句話「國家認同不需抹滅記憶 」,生存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從來就不是個單一民族,那麼,如今為何要把彼此的故鄉分的那麼清楚呢? 我們都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我們都是因為認同台灣所代表的理念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民,其他的種種差異,在國家理念的層面上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惜的是,總有特定人士會藉此議題挑起無謂的紛爭,善良的台灣人民們,也就成為了他們的工具之一。

多麼希望,能有個人能帶領台灣走出去,掙脫那無形的意識枷鎖,走上世界的大舞台發光發熱,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台灣人真正的實力,絕對不只如此而已。

期待,在有生之年能見到這樣的大人物,引領台灣人走出多年來的迷思,向世人展現全新的面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tinlin 的頭像
    martinlin

    牽手和分手來自同一雙手

    mar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