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星期工作的時候,有時候會無意間聽到幾位士官長湊在一起說些教育經,大抵就是在煩惱小孩子的就學問題,學習問題。副指也說他花在兩個小孩子身上三年就180萬,以後要是沒有好好孝順他就要"帕後依細",為了小孩的幸福成長,無不盡其所能的奉獻犧牲,或許這就是在台灣為人父母的共同煩惱吧! 其實講到教育,我自己倒是持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想法。
以我自己的成長、求學經驗來說,我認為父母要給的應該是正確觀念的灌輸,而不是一堆糜爛的物質享受,我覺得那樣安逸的日子過久了以後會失去最原始的求生意識,原理上有點像是發展理論裡面Vygotsky說的鷹架理論。台灣的父母老是在孩子遭遇困難的時候急於出手相助,不給或不願孩子嘗試一點失敗的滋味,以為這樣對孩子是好的,或許吧,但我認為以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無疑是陷孩子於不義! 我深信唯有親自克服過困難、經歷過失敗的痛苦,把那樣的經驗內化成自己心中記憶的一塊,以後才有自我求生的實力。
然而,或許是愛子心切吧,往往給孩子太過舒適的環境,失去經歷艱困環境的機會,孰是孰非呢? 這沒有標準答案的,因人而異吧。
這星期看到莒光作文簿上有一段話寫的很棒,想引用來勉勵自己,期許未來。
不要只抱怨悲傷給你的損害,也要感激悲傷給你的堅強;不要只憎恨環境給你的困苦,也要喜愛環境給你的訓練。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