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其說德國與波蘭充滿歷史恩怨情結,我更願意把這場激烈比賽的原因,歸結到波蘭已無退路和德國身為地主渴望每場勝利。
除了長期關注東歐足球如PTT的Ginola大等方家以外,大部份球迷都會很意外波蘭首戰不敵厄瓜多。我對波蘭除了本次落選的Liverpool門將Dudek以外並沒有足夠認識,原本從上一屆世界杯的印象預料,首戰波蘭大概是1:0或2:l獲勝,也不排除雙方和局可能,因此也很意外波蘭竟輸了個紮紮實實的2:0。在同組德國是老大毫無懸念的狀況下,2:0不只意味一場敗局,也會形成同分比較對戰淨勝球時的被動。
了解上述背景後,就可以知道波蘭這場只有贏才能跳出被動,甚至連平手幫助都很有限。問題是,德國不只是地主要顧主辦國的面子,全隊上下和總教練Klinsmann能接受的選項只有不斷贏球直到奪冠,Klinsmann需要成績來平息外界對他這次選人和用兵的質疑(其實Neuville的入選爭議沒有Hanke大,Kuranyi落選是很令人意外,不過Lehmann、Kahn輪換制就像當初紅襪改用Closer輪班制一樣更受非議),德國全隊上下則是要為進入21世紀後加速衰弱的德國足球和德甲掙臉。
我並不認為這場球是本屆至今最精彩的比賽,但激烈程度排得上前幾名是肯定的。雙方短兵相接和極多肢體碰撞,有時會讓我以為在看Rugby。波蘭展現出在第一場就該拿出卻沒拿出的硬朗球風,跑動和攻門也更積極,不過不管是442或451,隊型和配合還是很凌亂,除了前鋒Zarawski加包CAM工作很活躍和Jelen零星閃光以外,攻擊上還是找不到太大辦法。防守上倒是有加強,盯防漏人比首戰少了很多,貼身壓迫也讓德國打不出對哥斯大黎加時的流暢。
裁判的吹判整場而言還算公正沒有偏坦,只是尺度有點飄忽不定、忽鬆忽緊,這也是西班牙裁判的特點,只是德國除了往往能更先抓住裁判底線外,EQ也比波蘭好得多。波蘭球員上半場有幾次在輕微肢體接觸時大聲慘叫,雖然可以提醒裁判注意德國的小動作,但同時也會給裁判準備抓你假摔的負作用,假摔不是不能演,只是不能不長眼,總該挑些對手動作比較大的時候吧?
而且更糟的是下半場波蘭可能因為對裁判不滿、對教練不滿、對攻不進球不滿,積極度直線下滑,讓出中場之外,跑動也少了,還開始打起防守反擊,忘了自己比對手弱之餘還更需要全取3分,放德國一波大過一波的攻勢,到Sobolewski領滿2張小黃換1張小紅後,大勢也就不難想像了。
波蘭此役最出色的除了Zurawski以外,就是門將Boruc。不過Boruc只是盡了自己全力扮演好自己角色和出現在每一個可能封住對手的地方,算得上有極佳表現,但與其說他達到神級的高度,不如說是Klose和Podolski鬼打牆。(有沒有對祖國留手?我覺得不可能,不過這是自由心證)
德國此役防守有改善,後衛造越位與補防意識有所提高,不過以波蘭攻擊時的表現來看仍然不夠。攻擊上除了波蘭與哥斯大黎加防守強度不同外,Schweinsteiger狀態不如第一場好,同時由於波蘭針對兩邊路突破有所防備,即使小豬和Schneider不斷換位,誇張時甚至換到右後衛Friederich位置上,一樣迷惑不了對手,只剩左後衛Lahm還維持首戰極佳狀態。
Ballack復出強化了德國前場中路的組織和防守時第一道屏障,不過他的狀態只能算平平,有威脅傳球只有1次,搶斷雖然有5次但是1腳沒必要的黃牌不很聰明,要是到淘汰賽這缺點再不改,2002年無緣決賽的慘劇可能再來一次。而發揮普通的Ballack也限制了首戰出色表現的Frings,球在分邊時也因手續多一道而減慢速度。如果Ballack不能趕快進入on fire甚至開外掛的狀態,德國這種軟綿綿的中路攻勢還不如邊路快打有效果。
替補上場的Odonkor和Neuville改變了局面。Odonkor的速度讓此前打不開局面的右路有了活力,他的速度給已經有點自暴自棄的波蘭邊路後防造成很大麻煩,雖然前幾次傳中球的質量令人不太敢恭維,但唯一一次成功就找到反越位和地面搶點揀漏意識極好的Neuville,終於一鎚定音鎖定勝局。
Neuville是德國陣中我最喜歡的球員之一(還有Klose、Frings、Schneider、Lahm、Kahn),雖然據聞他不太會說德語,但從越位位置回身拿球、接應隊友傳中鏟射,以及出色的腳下技術,在德國前鋒群中都很有特點。Neuville對美國熱身賽1助攻1進球就已經預定了一席世界杯位置了,而且他本季在Monchengladbach也還是很威,這是我這場對Joe唯一要小小抗議的地方。(不過球迷本來就不該無理要求球評對每隊都熟,他得關照到每一隊,對你喜歡和熟悉的前幾隊本就不可能面面俱到)
http://kenji630.spaces.msn.com/PersonalSpace.aspx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