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電子報 】
閻紀宇/綜合報導
歐盟(新聞、網站)憲法去年五、六月間遭法國與荷蘭選民封殺,至今仍然氣息奄奄,不見起色。然而許多國家仍對它滿懷希望,甚至建議選擇適當時機,在法國與荷蘭再辦一次公投,一旦通過將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促使英國、波蘭、丹麥、捷克等觀望國家跟進。
然而一年多來,整個歐洲社會籠罩著低氣壓,各國政壇走馬換將,經濟成長停滯疲弱,失業率居高不下,示威暴動時有所聞,伊斯蘭教激進思想威脅日增。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為,在歐洲亟待振衰起敝的此刻,歐盟憲法的命運已經無足輕重,強行推動只會徒增紛擾,本末倒置。
歐盟這部憲法在正式生效之前,並無修改條文以因應民意要求的空間,而且它一直被視為政壇菁英閉門造車之作,如今受到的反對與質疑更甚於一年之前,再度送至法、荷兩國闖關不僅毫無意義,而且違背民主精神,形同菁英階層反覆以投票為手段,迫使民眾接受他們的方案。
因此《經濟學人》建議,歐盟各成員國領袖不如將這部憲法束之高閣,致力解決眼前更為迫切的問題。當務之急就是活絡低迷不振的經濟,推行必要的自由化與解除管制措施,固守歐洲單一市場以及其競爭原則,力抗經濟民族主義的反撲。在這方面,歐盟執委會一直是經濟自由主義的重要推手,但仍需要各成員國政府更堅定的支持。
其次,歐盟的擴張計畫必須繼續進行。歐盟多年來向東與向南挺進,締造卓越成就。對於土耳其以及巴爾幹半島國家而言,晉升為歐盟成員的希望,是他們推動民主自由的最大誘因。最近一個例子就是蒙特尼哥羅,它在五月廿一日經由公民投票,與同文同種的塞爾維亞分道揚鑣,全力朝加入歐盟的目標邁進。
鼓吹歐盟憲法的人士認為,正由於歐盟不斷擴張,一部基本大法更是不可或缺,方能使歐盟未來的運作更加健全順暢。不過這種主張有預設結論之嫌;其實要因應新成員加入導致的變化,只需修訂歐盟現有的條約即可,不必勞師動眾推出一部大部頭的憲法。
況且歐盟過去一年來的運作還算差強人意: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明年即將加入,克羅埃西亞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已經開始;能源共同政策稍具雛形;二○○七年至二○一三年的預算也在爭議之後定案。
局勢至此,歐盟可能必須做一番心態調適;一部得到全體成員國接納的憲法,恐怕永遠都是空中樓閣。其實這未必是無可彌補的缺憾;歐盟自一九九○年以來,長期致力於協調各國政府、簽訂各種條約來修補其體制架構;然而歐盟真正的缺點並非不夠民主或體制欠完備,而是為成員國謀求福祉的能力過於薄弱,能否加強這種能力,才是歐盟存廢所繫的關鍵因素。
http://tw.news.yahoo.com/060531/19/36z9k.html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