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藍芽" 名稱源起

“藍芽” 是由一位丹麥國王,名叫 Harald Blatand 的維京人所命名的。Blatand 可以被解釋為 “Bluetooth(藍芽)”。但是,為什麼一位古代國王的名字會和無線技術有所關聯呢?他們之間可能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有這麼一個有趣的來源說法:Harald Blatand 統一了丹麥及挪威, 就如同無線技術串聯了人們彼此。

藍芽技術於日常生活影響深遠

藍芽技術(Blue Tooth)是新一代無線連結科技,也是通行全球的無線連結標準,由於是使用成本低功率的無線電傳輸技術,讓不同產品(例如印表機、PDA、PC、傳真機、鍵盤、Notebook)於短距離進行資料傳輸及溝通,因此藍芽不必使用任何有線的傳輸線路(例如電線或纜線),就能連接各種數位設備,讓所謂的行動通訊美夢成真。藍芽技術已經成為襲捲通訊產業的殺手級技術,也即將成為行動電話、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其他電器設備的標準功能。

藍芽技術衍生出多樣化應用產品

藍芽技術的應用包括了:電腦與電腦之的檔案傳送(Computer to Computer File Transfer)、撥接網路模式(Dialup Networking)、自動資料同步(Automatic Synchronizer)、三合一的行動電話(The Three In One Phone)、頭戴式耳機(Ultimate Headset)、電腦上的免持聽筒應用(PC Speaker Phone)、無線遙控PC連結使用(Cordless Desktop Computer)、明信片的即時傳送(Instant Postcard)、精簡電腦應用(Hidden Computing)、汽車無線耳機使用(Handsfree Car Kit)、網路橋接(Internet Bridge)、互動會議(Interactive Conference)等。

而藍芽技術應用之電子產品包括: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Mobile Phone)、無線電話(Cordless Phone)、筆記型電腦(Notebook)、印表機(Printer)、數位相機(Digital Cameras),區域網路(Network)等,可以將這些有線的產品變成無線。

藍芽技術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藍芽技術不但傳輸量每秒鐘可 達1MB,同時可以設定加密保護,每分鐘變換頻率一千六百次,因而很難截收,也不受電磁波干擾。 藍芽比一般傳統式紅外線傳輸更快,且不用點對點的成一直線,即可有高效的無線傳 輸效果。這就是藍芽科技在傳輸方面的好處,它能夠允許兩個裝置,在不排成一直線 的狀態下,還能夠以無線的方式傳送資料。不像紅外線傳輸,你必須對準兩個傳輸埠成一直線才有辦法傳送資料。藍芽傳輸甚至無視於牆壁、口袋、或公事 包的存在而可以順利進行。而且藍芽的資料傳輸速度比紅外線傳輸還要快,每秒鐘高達1MB。

藍芽無線裝置最終的目地是在整合一個通行於全世界的短距離無線電連結,其應用範圍橫跨了通信、電腦周邊、資訊家電、消費電子、網路、汽車等不同的領域。支援藍芽規格的業者包括世界級科技大廠,如易利信、諾基亞、摩托羅拉、IBM、英特爾、朗訊、微軟、東芝、3Com等,Putscher表示,有這些世界級大廠的全力支持下,藍芽傳輸技術正逐漸串起辦公室內的種種設備。

藍芽技術優勢:

1.晶片成本較低:對無線通訊裝置使用的晶片而言,單一晶片(One Chipset)為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相較於IEEE 802.11及Hone RF而言,將藍芽晶片製成單一晶片的門檻較低。原因為藍芽為一種短距離的傳輸技術,所消耗的電力較小(發信時20~30mW,待機時則低於0.3Mw),且最低收訊靈敏度,僅僅-70dBm,故單一晶片技術製作較其它系統容易。

2.通訊頻帶最一般化:藍芽傳輸使用不須額外申請許可的2.4GHz ISM頻帶,故通訊頻帶最一般化,且在全世界幾乎皆可通,故較易製造此收發通信模組,大大地增加藍芽的發展性。

藍芽技術劣勢:
1.易受其它頻率干擾:在一般家用電器中,有些產品的電波頻率與2.4GHz相近,可能會和藍芽的應用產品發生干擾的問題。雖然針對此一困難,藍芽將整個頻寬範圍割成79個頻道,並使用每秒跳躍1600次的頻道跳躍技術,只要某一頻率遇到干擾立刻會切換到另一頻道。但是如果無線電波頻率過多,難保仍會有相互干擾的問題。

2.傳輸速度慢:藍芽為無線通訊的網路傳輸技術,因此對於建構一個良好的區域網路可能有著速度上的問題。藍芽系統的主機最多可連接7台從屬裝置,最高傳輸速度為712kbps。但事實上可能僅達200~400kbps,相對於目前有線環境(LAN)下10/100Mbps的傳輸速率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果此些劣勢無法在未來解決,可能造成藍芽的應用僅僅為短距離的傳輸。 

藍芽概念股

[今週刊483期]
                                                                               
  公  司           藍芽相關產品            主要客戶
日月光(2311)     封裝測試             CSR,BROADCOM
                                                                               
 廣宇(2328)        耳 機                 JABRA,MOTOROLA
                                                                               
 致伸(2336)        耳 機                  NOKIA
                                                                               
台積電(2330)      晶圓代工            CSR,BROADCOM
                                                                               
 環電(2350)        模  組                  無(NONE)
                                                                               
 正崴(2392)      耳機及模組           MOTERALA SONY-ERICSSON
                                                                               
 美律(2439)        藍 芽                  SONY-ERICSSON
                                                                               
 友旺(2444)      耳機及傳送器          無(NONE)
                                                                               
 希華(2484)      石英震盪器             無(NONE)
                                                                               
 晶技(3042)      石英震盪器             正崴 昱博

 頂倫(3099)        模 組                    無(NONE)
                                                                               
 全科(3209)       晶片代理             國內藍芽相關業者
                                                                               
 詮鼎(6159)       晶片代理             國內藍芽相關業者
                                                                               
 互億(6172)     無線卡,耳機           無(NONE)
                                                                               
 泰金寶(9105)        耳 機                 無(NONE)

 

 

 

ref:]
       http://www.getgoal.com.tw/tech/tech-13-3.htm
       PTT_Stock
       http://www.aopen.com.tw/tech/techinside/bluetooth.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tinlin 的頭像
    martinlin

    牽手和分手來自同一雙手

    mar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