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文華/專訪
「我從來不知道科任老師和書商訂購測驗卷,由導師收費,這種心照不宣的方式長期成為一種被允許的默契;而許多家長不只認同,還希望學校最好像補習班天天逼學生考試,甚至期待導師成為一個每天揮鞭監督學生的馴獸師!」
北市中山國中爆發積欠測驗卷費用的班級導師梁老師,教學生音樂、繪畫與表演藝術。家長會上常被砲轟:「你教藝能科的,又不是教國英數,當什麼導師?」更有家長直接表明:「你先忘記自己是藝能科老師,好好盯孩子念書,成績退步就罵,甚至打也可以。」
梁老師無奈地說:「教育目的不是在啟發學生的感受、能力嗎?除了考試念書,不是有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需要學習?學校教育怎會墮落到只為升學而存在?」
梁老師回想自己的升學過程,也因考試主宰而走得坎坷。國三考上復興高中,國四班重考上建中,在「男生都應該讀自然組」氛圍下,考取輔大物理系,發現根本不是自己興趣,最後重考師大美術系。
梁老師不希望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學生,還被升學壓力逼得喘不過氣,失去思考、判斷和自主權利,美好青春都被考試磨光。對於「導師要負責收測驗卷等補充教材費用」一事,他更感到驚訝與荒謬,對教師專業是一大諷刺。
梁老師感嘆:「教改雖然變的多元,但如果家長和老師觀念沒有跟著改,一樣是助長升學壓力的共犯結構啊!」
每次看到這種新聞
心裡就替學生感到惋惜
本來每個人都很有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
但在那種教育環境下,根本無從發揮
甚至被迫放棄一些難得與天俱來的天賦,特別是非專業科目方面的
揠苗,並不能幫助他長的更快
反而會限制了他的高度
野雞本來都是會飛的
但被關在籠子裡久了,再也飛不高,甚至放棄嘗試
因為在籠子裡可以活得很開心,何必還要展翅
家長總以為這樣子對小孩是最好的
總是對孩子說:『現在先把書唸好,考上好學校之後有多好多好...以後可以如何如何...』
走過那段可笑的升學之路,我真的很想說...
也許有了那些學歷背景很好,但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快樂的時光
更荒謬的是,這社會普遍的人都認為那樣的學生是佼佼者
總之,問題都在於價值觀吧
家長們的價值觀不改,教育體制怎麼改都沒有用
眼看成群莘莘學子正在複製自己那樣的求學生涯
在那變態的環境下掙扎,突然很想大笑幾聲
以前自己不也是那樣的愚笨嘛?!